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,多位代表围绕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,涉及市场前景预测、安全管理、产业协同、立法保障等多个维度。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对以下主要代表的发言进行了整理(以下排名不分先后):
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:科学规划发展路径、强化安全管控与市场培育
建议各地避免盲目跟风,优先在具备技术、人才、资金条件的地区(如深圳)试点发展,防止“一哄而上、一哄而下”的资源浪费。
提出设立“空中交警”队伍监管无人机飞行,并建议通过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试点积累低空经济安全保障经验。同时预测2030年低空经济产值可达2万亿元左右,需关注综合交通体系对其市场的潜在影响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东北轻合金公司技术质量中心主任工程师谢延翠:破解产业链瓶颈
调研发现低空经济存在标准缺失、技术壁垒高等问题,呼吁加强科技创新支持力度,优化区域资源分配,推动黑龙江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,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经验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河南理工大学学术副校长金双根:构建低空应急体系
提出建立“一网四层”社会免疫系统,通过技术突破(如7级风况作业能力)、制度优化(空域使用细则)和市场创新(“共享铁塔”模式),提升灾害救援效率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航发动研所专职总师单晓明:改革低空交通管理体系
建议中央空管委牵头,授权地方政府管理低空空域,试点湖南等地建立智能化立体交通系统,明确公安与民航双重管理责任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:完善eVTOL驾驶员认证体系
呼吁新增eVTOL驾照类别,制定传统飞行员转岗培训标准,并优化模拟机训练技术以降低培训成本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周曙光:推动“智能低空天网天路”建设
建议将低空立体交通网纳入国家“十五五”规划,依托高速公路网络布局低空飞行服务站,覆盖全国90%人口和70%国土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:加快低空经济立法
提议制定《低空经济促进法》,细化空域管理、安全责任、隐私保护等规则,明确企业质量追溯责任和事故赔偿机制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:制订《低空空域管理法》
强调通过立法规范空域使用、安全监管和资源分配,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浙江省公安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吴微微:优化空域资源释放机制
建议建立动态空域分类调整机制,加强低空数据共享与标准化管理,平衡“放活”与“管住”的关系。